1.智轨列车
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轨列车实现上路运行,这是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开运系统。据了解,智轨列车融合了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优点,以胶轮代替钢轮,运用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完成匹配测试和试乘。
2.手指阅读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长时间的看书是对视力非常的不好,所以就有科学家发明了手指阅读器,这样的阅读器将彻底解放眼睛,有效的减少近视。黑科技就是黑科技,这样的发明都能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手指阅读器”,当手指佩戴一种类似大号戒指的装置时,能将手指指向打印页面或者数字屏幕上的任何文字,通过人工合成声音大声朗读出来。手指阅读器适用于视力减退人群,尤其是无法识别任何形式书面材料的盲人,设计者称,这种“戒指”识别阅读的文字范围较广,例如:公交车标志、药物说明、餐厅菜单等。
3.猛犸象复活
由于DNA半衰期仅约521年,即每过521年遗骸中的DNA就减少一半。在零下5摄氏度时,DNA全部分解要680万年,而破碎到无法解读只要150万年。因此,目前恐龙的DNA早已无迹可寻,但猛犸象仍有保存完好的遗骸,2013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的一具猛犸象遗骸出土时甚至还有血液渗出。
4.3D打印心脏
世界上首颗3D打印心脏是在2013年美国华盛顿儿科医学中心用“塑料”打印出来的,并使这颗心脏能像正常人类心脏那样跳动,3D打印技术的神奇不得不让人感叹。此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利用3D打印技术研发出全功能的器官模型,这项技术已经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能够3D打印人类心脏组织对于现在的医疗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进步。
5.实现永生
2017年初,作家、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时表示,在不远的将来,技术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技术更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库兹韦尔说,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至少比计算电子慢100万倍。大脑控制思维的部分被称为大脑皮层。到2030年左右,我们将可利用纳米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以无害的方式进入大脑,并将我们的大脑皮层与云端联系起来。届时,纳米机器人能修复和取代细胞、组织和器官,逆转老化的过程。库兹韦尔称,我们正在开始重新改造过时的“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我们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
6.生物机器人
机器人摸起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充满了金属和塑料质感?NO!NO!NO!机器人摸起来也可以像人的皮肤那样柔软和服帖,并且身体由天然细胞和人工材料组成,业内称这样的机器人为——生物机器人。
7.引力波与暗物质
2015年9月14日,美国中部标 准时间凌晨3点50分,一丝微小的振动传递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的一台大型机 器的4公里长臂上。极短的时间之后,同样的振动出现在了华盛顿州汉福德另一台同类机器的长臂上。最终,物理学家证实了这两个振动信号的本质: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工作,科学家终于见到了引力波。他们发现,这些微小的振动来源于15亿年前两个黑洞的相互碰撞。就在两个月之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就第二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然后,在2017年,物理学家又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探测到了引力波。利用这些探测结果,他们解决了物理学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谜题,证实了引力遵循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2017年10月,3位引力波研究的先驱者——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莱纳•魏斯(Rainer Weiss)——因为这项关键性的工作而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图是两个第一次用引力波探测到即将要碰撞的黑洞。这是我们的肉眼能够看到的黑洞景象。这两个黑洞在13亿年前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样子。它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模式,两个黑洞是环绕着对方进行运动,慢慢越来越近,然后碰撞到一起。这是13亿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彼时我们的地球上才刚刚有多细胞生物,但在离我们遥远的星系中,两个黑洞不断地围绕着对方来运动,产生引力波,最终他们碰撞产生非常强的一个引力波。这个引力波5万年前到达银河系外围的时候,我们人类的祖先还在与尼安德特人分享地球。引力波在银河当中旅行,然后到达地球的时间就是2015年,先到南极,然后它又向上穿过地球,首先是被我们路易斯安那的监测站监测到了,然后在华盛顿又被监测到了,然后它继续旅行,穿过地球,这就是我们观测到的现象。
引力波是从黑洞来的,但是黑洞并不是由物质组成的。确实,黑洞被认为是恒星爆炸坍缩产生的,恒星本身的物质会进一步被破坏,变化成奇点藏在黑洞里面,但其实黑洞的组成是弯曲的时空。那么,物理学下一个伟大的突破性发现会是什么呢?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是最受关注的候选,还有一个是找到宇宙物质的来源。物理学家现在认为, 暗物质组成了约85%的宇宙质量。
8. VR科技
虚拟现实时代已经来临,人类进入未来科技。虽然很多人尚未真正体验虚拟现实带来的震撼体验,但这种技术已经逐渐普及,虚拟现实时代也已经来临。对于游戏爱好者而言,2016年可能会成为虚拟现实全面爆发的元年。随着很多备受期待的虚拟现实眼罩相继发布,玩家们已经向一个可以全面沉浸其中的虚拟世界迈出了一大步。
9.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有多强?一眼看穿137亿光年。中国天眼堪称全球最大的望远镜,他500米的超大口径可不是摆设,中国天眼能够看到157亿光年外的距离,按照科学家现在对宇宙的认识,这差不多已经接近宇宙的边缘了。
10.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2015年,最近一系列旨在测试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 (AI) 系统和人类智商 (IQ) 之间的胜负关系的试验表明,人工智能的智力目前已经达到了 4 岁儿童的水平。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小组完成了这项测试,他们发现,我们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智力方面相当于普通 4 岁儿童的水平。由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 Concept Net 也参与了这项研究,这是一个学术界从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努力开发的测试系统。它在词汇和相似性方面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信息方面的表现非常一般,推理和理解方面则可以用差劲来形容。尽管如此,人工智能的突破速度已经达到了非常快速的速度。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在学习能力和自然语言能力上的改善会导致它们在今后几年里拥有跟人类一样的思维。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